我國糧食干燥機械化水平低,既有經濟、技術方面的原因,更大的是認識上存在較大誤區: 認為我國人多地少,農民一家一戶經營規模小,收入低沒必要發展機械干燥。糧食機械化干燥是穩定糧食總量,減少霉爛拋灑損失的主要途徑。我國糧食產區特別是南方地區,稻麥收獲期常常出現陰雨霉雨天氣,而收獲后糧食含水率往往高達24%-35%。據有關專家統計,因氣候潮濕,谷物來不及曬干或未達到安全儲存水分造成霉變發芽以及在晾曬過程中拋灑綜合損失,一般年景達5%,災年達10%以上,每年損失高達300-600億元。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糧食干燥機械化水平達95%以上,糧食產后損失不到1%;我國目前僅有干燥機2萬多臺,多用以烘土特產品,糧食干燥機械化水平不到1/100,2003年我國的糧食自給率已降到90%以下的安全警戒水平,每年都要從國外進口數百億公斤糧食,為此,發展機械化谷物干燥,加速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限度地減少糧食損失,確保豐產豐收,已是糧食生產的當務之急。 認為機械干燥糧食投資大、成本高,農民承受不了、望而卻步。據多方面調查分析,一套干燥設備10萬元到數百萬元不等,可使用15年,3-6年可收回成本,應該說這樣的投資回報率不低;同時,機械干燥直接成本一般在小規模經營下高于人工自然干燥成本10%-20%,進行規模化生產作業和計算糧食霉爛、拋灑、破碎損失、品質下降等綜合因素,自然干燥成本高于機械干燥成本3-5倍甚至更高。機械干燥是高投入,高效益,必須改變自購自用的小農經濟傳統意識。 選型配置和使用不科學。不從實際出發,有的貪大求洋,徒成擺設;有的設備質量低劣不能用;有的使用或經營不當造成效益低;有的只重視主機不重視相關配套設施。一套干燥設備要服務幾十上百個農戶,除主機外,應配置相應的水分檢測設備、電子稱重、清理、暫存等設備,完善配套服務功能,否則主機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
認為自然干燥優于機械干燥。收獲后的稻谷在1h之內立即干燥與放置5h、10h、20h甚至數日再進行干燥,其米質大不一樣。在日本,含水率24%的稻谷放置10h以后再進行干燥,就只能作飼料糧。優質才有優價,日本“不落地大米”的價格高出于我們的米價10倍、100多倍,臺灣的米價高出我們5、6倍。我們現在的稻谷收購標準,含水率每超過0.5%,扣糧0.75%,并減價0.75%,即水分每超0.5%,實際減價1.5%,農民交糧因水分超標而減級減價的十分普遍。機械化干燥通過清選、裝料、干燥、緩蘇、冷卻、裝袋等工序,可以克服自然干燥的諸多弊端,自然晾曬時間長,干燥不均勻,不能保證安全水分率,破碎率高于3%,機械干燥確保糧食及時達到國庫收購標準,提高收購等級,做到谷物不落地,減少土石混入,提高品質,價格可提高5%-20%,優質品牌價格更高,有效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機械干燥占用場地少,無需投資修建永久性硬化曬場,節省大量寶貴的土地資源;可減輕勞動強度,節省勞動力;可根治較普遍的公路曬糧陋習,減少交通安全隱患,減少糧食污染。不改變落后的生產方式只能在貧窮落后中惡性循環,既不利于國民的身心健康,也不能提高農業的國際競爭力,必須將沿用幾千年自然干燥法改為機械化干燥。
糧食干燥機械化的發展方向
2014/5/12 15:01:19 來源:本站 瀏覽量:
上一條:我國小麥收割機行業現狀分析及預測
下一條:植保機械是確保糧食豐收的關鍵